机器翻译与数据集
语言模型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关键,而机器翻译 是语言模型最成功的基准测试。因为机器翻译正是将输入序列转换成输出序列的序列转换模型 (sequence transduction)的核心问题。序列转换模型在各类现代人工智能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因此我们将其做为本章剩余部分和 下一章:注意力机制 的重点。为此,本节将介绍机器翻译问题及其后文需要使用的数据集。
机器翻译 (machine translation)指的是将序列从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。事实上,这个研究领域可以追溯到数字计算机发明后不久的20世纪40年代,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计算机破解语言编码。几十年来,在使用神经网络进行端到端学习的兴起之前,统计学方法在这一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 2 。因为统计机器翻译 (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)涉及了翻译模型和语言模型等组成部分的统计分析,因此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通常被称为神经机器翻译 (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),用于将两种翻译模型区分开来。
本书的关注点是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方法,强调的是端到端的学习。与 7.3 节 中的语料库是单一语言的语言模型问题存在不同,机器翻译的数据集是由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本序列对组成的 。因此,我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预处理机器翻译数据集,而不是复用语言模型的预处理程序。下面,我们看一下如何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加载到小批量中用于训练。
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
import torch
import os
下载和预处理数据集
首先,下载一个由 Tatoeba项目的双语句子对 组成的“英-法”数据集,数据集中的每一行都是制表符分隔的文本序列对,序列对由英文文本序列和翻译后的法语文本序列组成。请注意,每个文本序列可以是一个句子,也可以是包含多个句子的一个段落。在这个将英语翻译成法语的机器翻译问题中,英语是源语言 (source language),法语是目标语言 (target language)。
#@save
d2l. DATA_HUB [ 'fra-eng' ] = (d2l. DATA_URL + 'fra-eng.zip' ,
'94646ad1522d915e7b0f9296181140edcf86a4f5' )
#@save
def read_data_nmt ():
"""载入“英语-法语”数据集"""
data_dir = d2l. download_extract ( 'fra-eng' )
with open (os.path. join (data_dir, 'fra.txt' ), 'r' ,
encoding = 'utf-8' ) as f:
return f. read ()
raw_text = read_data_nmt ()
print (raw_text[: 75 ])
下载数据集后,原始文本数据需要经过几个预处理步骤。例如,我们用空格代替不间断空格 (non-breaking space),使用小写字母替换大写字母,并在单词和标点符号之间插入空格。
#@save
def preprocess_nmt ( text ):
"""预处理“英语-法语”数据集"""
def no_space ( char , prev_char ):
return char in set ( ',.!?' ) and prev_char != ' '
# 使用空格替换不间断空格
# 使用小写字母替换大写字母
text = text. replace ( ' \u202f ' , ' ' ). replace ( ' \xa0 ' , ' ' ). lower ()
# 在单词和标点符号之间插入空格
out = [ ' ' + char if i > 0 and no_space (char, text[i - 1 ]) else char
for i, char in enumerate (text)]
return '' . join (out)
text = preprocess_nmt (raw_text)
print (text[: 80 ])
词元化
与 7.3 节 中的字符级词元化不同,在机器翻译中,我们更喜欢单词级词元化(最先进的模型可能使用更高级的词元化技术,例如词组)。下面的 tokenize_nmt
函数对前 num_examples
个文本序列对进行词元,其中每个词元要么是一个词,要么是一个标点符号。此函数返回两个词元列表:source
和 target
:source[i]
是源语言(这里是英语)第 i 个文本序列的词元列表,target[i]
是目标语言(这里是法语)第 i 个文本序列的词元列表。
#@save
def tokenize_nmt ( text , num_examples = None ):
"""词元化“英语-法语”数据数据集"""
source, target = [], []
for i, line in enumerate (text. split ( ' \n ' )):
if num_examples and i > num_examples:
break
parts = line. split ( ' \t ' )
if len (parts) == 2 :
source. append (parts[ 0 ]. split ( ' ' ))
target. append (parts[ 1 ]. split ( ' ' ))
return source, target
source, target = tokenize_nmt (text)
source[: 6 ], target[: 6 ]
让我们绘制每个文本序列所包含的词元数量的直方图。在这个简单的“英-法”数据集中,大多数文本序列的词元数量少于20 个。
#@save
def show_list_len_pair_hist ( legend , xlabel , ylabel , xlist , ylist ):
"""绘制列表长度对的直方图"""
d2l. set_figsize ()
_, _, patches = d2l.plt. hist (
[[ len (l) for l in xlist], [ len (l) for l in ylist]])
d2l.plt. xlabel (xlabel)
d2l.plt. ylabel (ylabel)
for patch in patches[ 1 ].patches:
patch. set_hatch ( '/' )
d2l.plt. legend (legend)
show_list_len_pair_hist ([ 'source' , 'target' ], '# tokens per sequence' ,
'count' , source, target) ;
词表
由于机器翻译数据集由语言对组成,因此我们可以分别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构建两个词表。使用单词级词元化时,词表大小将明显大于使用字符级词元化时的词表大小。为了缓解这一问题,这里我们将出现次数少于2次的低频率词元视为相同的未知(<unk>
)词元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指定了额外的特定词元,例如在小批量时用于将序列填充到相同长度的填充词元(<pad>
),以及序列的开始词元(<bos>
)和结束词元(<eos>
)。这些特殊词元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比较常用。
src_vocab = d2l. Vocab (source, min_freq = 2 ,
reserved_tokens = [ '<pad>' , '<bos>' , '<eos>' ])
len (src_vocab)
加载数据集
回想一下,语言模型中的序列样本都有一个固定的长度,无论这个样本是一个句子的一部分还是跨越了多个句子的一个片断。这个固定长度是由 7.3 节 中的 num_steps
(时间步数或词元数量)参数指定的。在机器翻译中,每个样本都是由源和目标组成的文本序列对,其中的每个文本序列可能具有不同的长度。
为了提高计算效率,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截断 (truncation)和填充 (padding)方式实现一次只处理一个小批量的文本序列。
假设同一个小批量中的每个序列都应该具有相同的长度 num_steps
,那么如果文本序列的词元数目少于 num_steps
时,我们将继续在其末尾添加特定的 <pad>
词元,直到其长度达到 num_steps
;
反之,我们将截断文本序列时,只取其前 num_steps
个词元,并且丢弃剩余的词元。这样,每个文本序列将具有相同的长度,以便以相同形状的小批量进行加载。
如前所述,下面的 truncate_pad
函数将截断或填充文本序列。
#@save
def truncate_pad ( line , num_steps , padding_token ):
"""截断或填充文本序列"""
if len (line) > num_steps:
return line[:num_steps] # 截断
return line + [padding_token] * (num_steps - len (line)) # 填充
truncate_pad (src_vocab[source[ 0 ]], 10 , src_vocab[ '<pad>' ])
现在我们定义一个函数,可以将文本序列转换成小批量数据集用于训练。
我们将特定的 <eos>
词元添加到所有序列的末尾,用于表示序列的结束。当模型通过一个词元接一个词元地生成序列进行预测时,生成的 <eos>
词元说明完成了序列输出工作。
此外,我们还记录了每个文本序列的长度,统计长度时排除了填充词元,在稍后将要介绍的一些模型会需要这个长度信息。
#@save
def build_array_nmt ( lines , vocab , num_steps ):
"""将机器翻译的文本序列转换成小批量"""
lines = [vocab[l] for l in lines]
lines = [l + [vocab[ '<eos>' ]] for l in lines]
array = d2l. tensor ([ truncate_pad (
l, num_steps, vocab[ '<pad>' ]) for l in lines])
valid_len = d2l. reduce_sum (
d2l. astype (array != vocab[ '<pad>' ], d2l.int32), 1 )
return array, valid_len
训练模型
最后,我们定义 load_data_nmt
函数来返回数据迭代器,以及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两种词表。
#@save
def load_data_nmt ( batch_size , num_steps , num_examples = 600 ):
"""返回翻译数据集的迭代器和词表"""
text = preprocess_nmt ( read_data_nmt ())
source, target = tokenize_nmt (text, num_examples)
src_vocab = d2l. Vocab (source, min_freq = 2 ,
reserved_tokens = [ '<pad>' , '<bos>' , '<eos>' ])
tgt_vocab = d2l. Vocab (target, min_freq = 2 ,
reserved_tokens = [ '<pad>' , '<bos>' , '<eos>' ])
src_array, src_valid_len = build_array_nmt (source, src_vocab, num_steps)
tgt_array, tgt_valid_len = build_array_nmt (target, tgt_vocab, num_steps)
data_arrays = (src_array, src_valid_len, tgt_array, tgt_valid_len)
data_iter = d2l. load_array (data_arrays, batch_size)
return data_iter, src_vocab, tgt_vocab
下面我们读出“英语-法语”数据集中的第一个小批量数据。
train_iter, src_vocab, tgt_vocab = load_data_nmt ( batch_size = 2 , num_steps = 8 )
for X, X_valid_len, Y, Y_valid_len in train_iter:
print ( 'X:' , d2l. astype (X, d2l.int32))
print ( 'X的有效长度:' , X_valid_len)
print ( 'Y:' , d2l. astype (Y, d2l.int32))
print ( 'Y的有效长度:' , Y_valid_len)
break
小结
机器翻译指的是将文本序列从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。
使用单词级词元化时的词表大小,将明显大于使用字符级词元化时的词表大小。为了缓解这一问题,我们可以将低频词元视为相同的未知词元。
通过截断和填充文本序列,可以保证所有的文本序列都具有相同的长度,以便以小批量的方式加载。
练习
在load_data_nmt
函数中尝试不同的num_examples
参数值。这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词表大小有何影响?
某些语言(例如中文和日语)的文本没有单词边界指示符(例如空格)。对于这种情况,单词级词元化仍然是个好主意吗?为什么?
Discussions